• 1
  • 2
  • 3
符离集烧鸡:千年古镇的味觉密码
2025-03-15 10:18:21 不锈钢喂料槽

  符离集烧鸡,不单单是一道美味,更是一段历史,一种文化,一份情怀。它承载着符离古镇的千年风韵,也记录着寻常百姓的生活百态。

  从黄山头车站的喧嚣到现代城镇的繁华,符离集烧鸡的味道始终未变。它就像一位老朋友,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,温暖着他们的味蕾,也温暖着他们的记忆。符离集烧鸡,是千年古镇的味觉密码,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乡愁。

  清晨的符离集,随着一家家烧鸡铺子陆续开门,空气中渐渐弥漫起一股诱人的香气——那是符离集烧鸡的味道,是这座千年古镇最动人的味觉密码。

  符离集,名字就带着历史的厚重。这里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,是白居易笔下“离离原上草”的灵感源头,更是津浦铁路上的重要驿站。而符离集烧鸡,正是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独特味道,它承载着古镇的千年风韵,也记录着寻常百姓的生活百态。

  符离烹鸡、食鸡历史悠远长久。据考证,符离集烧鸡起源于汉代,徐州汉楚王墓出土一泥封陶盆“符离丞印”,封记可见,其内鸡骨架安好。据考古专家鉴定和推断,这是古符离县贡鸡,证明符离烹鸡的历史在2000年以上。

  现在的符离集烧鸡源自清末民初。据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984年《安徽省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十九:符离集烧鸡是怎样走上农工商联合经营道路的》记载,“烧鸡制作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,始于1910年,经历了三代人。”

  第一位是山东人管再洲,他原在山东德州经营“五香扒鸡”,后来因其独生女儿嫁到了符离集,而迁居于此,继续在当地经营着“五香扒鸡”。后来为了适应顾客口味,于是他在制作工艺上做了改进,形成了当时兴盛一时的“管家红曲鸡”。

  据档案介绍,管师傅在炸鸡前,用蜜汁涂抹鸡身,用当地的芝麻油烹炸,使炸出的鸡呈酱红色,油光闪亮,香味扑鼻。

  五年后,江苏丰县人魏广明来到符离集经营烧鸡,他在管再洲制作的“红曲鸡”的基础上,增加配料,美化造型,生产出独具地方特色的符离集卤鸡。

  真正让符离集烧鸡名扬四海的,是韩景玉。韩景玉的烧鸡,选用当地散养的优质土鸡为原料,经过宰杀、清洗、整形、涂抹饴糖、油炸、卤制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。其色泽金黄,肉质鲜嫩,香气浓郁,骨酥肉烂,令人回味无穷。

  “1925年山东籍符离集人韩景玉开始经营烧鸡,他和符离集的劳动人民一起,吸取了管、魏两家制作烧鸡的优点和特长,在生产的基本工艺上精益求精,配料上力求齐全,使鸡的色、香、味、形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,逐渐发展到目前符离集烧鸡的独特风味”。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983年《关于符离集烧鸡情况的调查》中提到,“韩景玉制作的烧鸡,工艺讲究,配料齐全、适中,能准确地扣住炸、煮、焖的火候,皮黄、肉嫩、脱骨、美味,别具一格,成了著名的符离集‘韩家烧鸡’,名声遐迩。”

  符离集烧鸡的成名,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——津浦铁路的开通。1912年,津浦铁路全线贯通,符离集成为了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。位于符离集的黄山头车站,更是成为了南来北往旅客的必经之地。

 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绿皮火车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,也承载着符离集烧鸡走向大江南北的发展史。“大火车开到了符离集,符离集端出的是烧鸡……”一曲《烧鸡歌》唱出了“符离集”那个年代的历史记忆。

  “那时候的黄山头车站,可热闹了!”自1983年便在黄山头车站附近经营饭店的武家林回忆,当年的车站可谓是人声鼎沸,热闹非凡。站台上,小贩们提着篮子,高声叫卖着“符离集烧鸡”。旅客们争相购买,或馈赠亲友,或自己品尝。

  “我初二那年,第一次上火车卖烧鸡。当时装在书包里5只烧鸡,从黄山头车站上车后一直不好意思叫卖,直到火车快到固镇站得下车回去,才一着急喊了出来,结果真有人买。”“刘老二烧鸡”的当代当家人刘勇奎回忆自己第一次卖烧鸡的情景,依然历历在目,“烧鸡原本10元1只,乘客开玩笑说10元5只就全要了。当时我年纪小,想着赶紧回家,线元全给他了。”刘勇奎说,虽然第一次卖烧鸡没挣到钱,但勇敢地完成了“首秀”。

  一只只金黄油亮的烧鸡,成为了连接南北的味觉纽带,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难以忘怀的旅途记忆。虽然黄山头车站已不在,但符离集烧鸡的美名,随着火车的汽笛声,传遍了大江南北。

  如今的符离集,早已不再是那个依靠铁路驿站生存的小镇。随时代的发展,符离集烧鸡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传统的作坊式生产已被现代化的生产线所取代。

  在烧鸡的生产车间里,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井然有序地运转着。从活鸡宰杀、清洗、整形,到涂抹饴糖、油炸、卤制,每一道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操作。

  现代化的生产线并没改变符离集烧鸡的传统味道。在符离镇的街上,大大小小的烧鸡店林立。刘老二烧鸡、徽香源烧鸡等老字号品牌,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,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。

  在一家烧鸡店里,一位顾客一次买了6只烧鸡。“我在外地工作,每次回老家都要带几只烧鸡回去。”这位顾客和记者说,“吃烧鸡,吃的不单单是一种味道,更是一种乡愁。”

  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了这道美味。在各大电商平台上,刘老二烧鸡、徽香源烧鸡等老字号品牌,纷纷开设了官方旗舰店,利用抖音直播带货等模式,持续拓展销售经营渠道。2024年,符离集烧鸡实现线多万元。

  经济上,符离镇全镇12万人口,有30%的人员从事与烧鸡生产有关的产业,年生产销售符离集烧鸡4000多万只。2024年,符离集烧鸡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1亿元。

  文化上,符离集烧鸡入选了“中国名菜谱”,斩获了“中国驰名商标”,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烧鸡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符离镇被授予“中国烧鸡之乡”称号。这道承载着百年历史的美味,早已超越了食物的范畴,成为古镇的文化符号。

  烧鸡产业是符离镇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。刘勇奎、吴向东作为“刘老二”“徽香源”两家烧鸡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带头人,也肩负起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使命。

  2022年,刘勇奎、吴向东分别担任符离镇符北村、灵寺村党总支。他俩身上有着几个共同点:符离镇人、1971年出生、退伍军人、当地烧鸡企业的“大咖”。非公有制企业老板任村,在全市尚属首例,是埇桥区的创举,也是符离镇探索“红色党建”的尝试。

  就任两年多来,两位烧鸡企业的带头人把企业资源和村资源紧密结合,围绕着“村集体经济怎么谋、美丽乡村怎么建、乡村治理怎么抓”等方向,全力推动提升农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,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。

相关产品

RELATED PRODUCTS

案例展示

CASE PRESENT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