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1
  • 2
  • 3
年产值3000万元!东兴90后小伙成为“养鸡大王”
2025-04-10 12:06:20 自动化喂料线

  你是否想过,一枚小小的鸡蛋也能成为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?在东兴区高梁镇鸳鸯桥村,这样的故事正在上演。一位90后青年,凭借对家乡的热爱和养殖业的热情,将一枚枚鸡蛋变成了乡村振兴的“大产业”。他就是周建平,用智慧和汗水将小鸡蛋做成了大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

  周建平是东兴区高梁镇人,20多岁时曾经和父母一起在湖南从事建材行业。虽然在外事业有成,但周建平一直心系故乡。2018年,他决定返乡创业,调研分析后,选择了蛋鸡养殖这一行业。

  周建平回忆说:“当时我们去乐山的几个大型养殖场参观学习,了解销售、饲料等所有的环节的信息。知道很多饲料厂是能回收鸡蛋的,就有了养殖信心。”2019年,他成立了东兴区邓河科牧养殖专业合作社,开始了蛋鸡养殖之路。

  为了建好养殖场,周建平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。2019年春节后,他投入1200万元开始动工修建第一栋鸡舍,并于当年6月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。第一栋鸡舍存栏量达到了65000羽(只)。谈及一开始就养殖规模这么大,周建平表示:“其实这种规模化、自动化养殖,门槛比较高,通常都是以几万只的规模起步,所以65000羽并不算多。”

  在养殖过程中,周建平遇到了不少挑战。2019年下半年,鸡蛋市场行情不错,养殖场盈利良好,周建平决定扩大养殖规模,投入资金修建第二栋鸡舍。然而,到了2020年,鸡蛋销售受到冲击,合作社出现了亏损。

  但周建平并没有因此放弃。他坚信,只要坚持到底,就一定能渡过难关。他及时作出调整销售策略,拓展销售经营渠道,最终,合作社成功渡过了难关,年产值达到了约2000万元。

  高梁镇党委、政府格外的重视,争取到衔接项目资金和上级资金支持共270万,投入养殖场的发展建设中,为鸡场的壮大注入强劲动力。在政府的支持下,周建平也更坚定了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,他继续投入资金修建第三栋鸡舍,并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。现在,三栋鸡舍共4600平方米,配有自动喂料系统、自动温控系统、自动灯光系统等自动化设备,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存栏量共能达到20万羽,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。

  在邓河科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蛋鸡场养殖场内,一排排标准化鸡舍整齐划一,一只只毛色鲜亮的蛋鸡正在啄食、饮水。产下的新鲜鸡蛋经过集蛋机自动收集后,被工人们分拣、装箱,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。

  周建平介绍,合作社采用智能化的养殖生产系统,喂料、通风、光照、温度、消毒、清粪等工作全部实现自动化管控。这些自动化设备能确保最适宜蛋鸡生长和产蛋的恒温、恒湿、光照条件,减少鸡群应激反应,提高产蛋量。同时,该系统还能减少外来疫病的带入,有利于蛋鸡舍的防疫防病工作,降低死亡率,保障鸡场的健康稳定发展。

  “我们养殖的品种是罗曼粉鸡,有着采食量小、死淘率低、鸡蛋光滑、质量好的特点。”周建平说,“现在采用的是全封闭式的养鸡场,管理便捷,自动化程度高,鸡的发病率低。养鸡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封闭管理,鸡就自然不容易生病。”

  在蛋鸡养殖过程中,周建平很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。他采用了资源化利用方式,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,实现了养殖业的绿色循环发展。

  周建平说:“我们的鸡粪是经过发酵做成有机肥,销售给一些肥料加工厂以及大型种植户。这样既解决了鸡粪处理问题,又增加了合作社的收入。”

  此外,周建平还注重饲料的选择和疾病防控。他现在是从自贡和重庆的饲料厂家购买饲料,这些厂家也提供技术指导。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方和疾病防控措施,保证了蛋鸡的健康和产蛋率。

  邓河科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,不仅为周建平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。

  自动化流水线上,一枚枚新鲜温热的鸡蛋随着传送带的节奏缓缓而出,宛如一首欢快的劳动赞歌。工人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,手法娴熟地将鸡蛋分拣、打包、装箱,每一个环节都显得井然有序。一位正在忙碌的工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,她和记者说:“自从加入了合作社,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一个月有4000元的稳定收入,而且工作并不复杂,主要是装鸡蛋,装完就可以下班,还能照顾家里,在这里上班,工作生活都不耽误。”

  周建平深知,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,更离不开村民的信任,他始终将带动村民就业、助力乡村振兴视为己任。周建平说:“我们计划通过技术革新和科学管理,逐步提升蛋鸡养殖的效率和品质,同时也加强品牌建设,拓宽市场渠道,让合作社的鸡蛋走出乡村,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相关产品

RELATED PRODUCTS

案例展示

CASE PRESENTATION